当阳教育网官网(当阳教育网平台登录)

学校排名 2024-01-02 08:42:02 0

  编者的话

  改革因问题而起,为解决问题而改。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历史文化背景与教育发展形态有差异,“县管校聘”改革也不可能是一个模式。本期关注的是湖北当阳市,与上期关注的四川邛崃市致力于解决“县管校聘”推进过程中教师普遍反映的归属感缺乏等问题有所不同,当阳市的探索坚持因地制宜,突出了体制机制变革,还撬动了教师绩效工资改革的瓶颈,实属额外的收获。

  “空气好,我们就能到户外多运动。你们知道是什么污染了空气吗?……”当阳市淯溪镇中心小学校长易宁云正在为二年级学生上道德与法治课。此前,易宁云在当阳市教育局教育科工作,在局机关工作了7年。2019年,易宁云在“县管校聘”中主动申请,成功竞聘当阳市官垱小学校长。2020年8月,易宁云作为校长轮岗到了淯溪镇中心小学。易宁云说:“我在教育局工作时,和孩子们接触感觉非常亲切,所以我决定重新回到讲台,和他们打成一片。”

  2018年,作为全国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县管校聘”管理体制改革示范区,湖北宜昌当阳市全面实施“县管校聘”,攻坚克难,锐意改革,破除了教师流动障碍,激活了当地教育的“一池春水”。

  1岗位:

  教师轮岗交流成常态

  “最近班里的‘小淘气’总算跟我交心了,就像书里写的,只要行动就有收获。”“我从书里学习了一些新的上课方法,学生听得更认真了……”这是当阳市庙前镇中小学校长金新宇组织老师们学习《新教育》的场景。2020年4月,金新宇调任这所农村学校,带来了“故事文化”,仿佛一阵春风,让学校师生的面貌焕然一新。

  此前,金新宇曾担任过当阳市城区学校玉阳第三初级中学副校长、坝陵初级中学校长,还担任过农村学校慈化初级中学校长。她既是宜昌市学科带头人、卓越计划“未来教育家”培养对象,也是当阳市推进“县管校聘”改革、加强校长教师轮岗交流的亲历者。

  2018年7月,当阳市印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县管校聘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全面启动“县管校聘”教师管理体制改革。首先就打通了镇域内教师的交流渠道,构建了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轮岗机制。“为了让区域内教育资源均衡配置,教育局早在2015年就有过校长竞聘、轮岗的实践经验。”时任当阳市教育局人事科科长陈天河介绍,“我们完善了校长考核评价制度,考核结果与校长任用、待遇挂钩,建立校长任期轮岗、转岗制度。”

  有了校长轮岗的经验,推着教师也流动了起来。首先,按照“总量控制、统筹城乡、结构调整、有增有减”的原则,当阳市建立了教职工编制“总量控制、动态管理”机制。其次,核定全市教职工岗位设置总量,建立全市中小学教职工岗位设置“总量控制、动态调整”机制。合理设置农村学校中级、高级教师岗位比例,确保农村学校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设岗比例不低于农村教师在教师总量中的占比,晋升职务的申报数不低于农村教师在教师总量中的占比。规定城区义务教育学校和幼儿园教师晋升高一级职称,必须具备农村学校支教经历。同时,对在边远艰苦地区任教5年以上的优秀教师,定期遴选至城区任教。

  轮岗也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收获。2020年,严亚琼从北门小学交流到淯溪镇中心小学,她本是一名英语老师,意外担任了五年级的数学老师。从没教过数学的她,四处求教,刻苦钻研,带的班取得了全区数学考试第二名的好成绩。“没想到我还能有这样的提升。”严亚琼感慨。

  “原来,教师跨镇、办事处流动难度大,导致镇、办事处之间和校际教师配备不均衡。”陈天河说,“实施‘县管校聘’后,理顺了教师编制问题,教师流动以后专业技术职务岗位不变,解决了城乡教师流动时的后顾之忧。”

  如今,当阳市每学年教师交流的比例不低于符合交流条件教师总数的10%,其中,骨干教师交流比例不低于交流教师总数的20%。当阳市城乡之间、学区之间、镇街道之内校长教师轮岗交流已成常态,区域内教师资源的分配愈发合理。

  2分配:

  撬动绩效工资改革瓶颈

  傍晚6点,已经放学了,当阳市东门小学六年级语文老师张亚玲来到学生明明(化名)家家访,详细询问了孩子最近的生活情况,并叮嘱家长及时关注孩子的心理变化。完成这些“额外工作”,张亚玲的绩效工资里会多一个“5%”。

  义务教育学校自2009年实施绩效工资以来,30%的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吃“大锅饭”现象在当地普遍存在,没有真正发挥激励导向作用。“县管校聘”改革后,将学校奖励性绩效工资考核分配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用于考核固定工作量,体现多劳多得,占总量的70%;第二部分用于考核工作业绩,体现优绩优酬,占总量的25%;第三部分用于解决学校固定工作量以外突发性、临时性工作报酬的支付,占总量的5%。

  “学校有很多临时性工作,需要老师加班加点,或者临时代课、出差等,如今这些工作都计入‘5%’的绩效里。一方面调动了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同时也解决了学校临时性工作不好安排的问题,让学校管理工作更顺畅了。”东门小学校长朱红平说。

  “县管校聘”着力突破教师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难的瓶颈,加强了市级统筹功能,奖励性绩效工资总量分配适度向用人相对紧张的学校倾斜。同时真正体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的原则,激发教师工作积极性、稳定教师队伍。庙前镇中小学教师王代福有着39年的教龄,他回忆:“以前老师们干多干少一个样,常有职业倦怠感。刚开始面对改革,有些人还很抵触。但毕竟多劳多得,慢慢都接受了。我尽管快退休了,还是积极认领工作量,不光当班主任,还带了两个班的语文和道德与法治课。”

  3身份:

  转为“系统人”提升了发展空间

  “以前老师只跟学校签订合同,如果在合同期内想调动他去其他岗位,就存在困难。”当阳市教育发展中心主任詹光华说,“但老师以后只会跟教师发展中心签订合同,这样他们轮岗交流就没有障碍了,自身权益也能得到进一步保障。”

  在“县管校聘”改革中,完善了教职工聘用考核机制。按照“核编定岗、因事设岗、竞聘上岗、合同管理”的要求,扎实开展教职工岗位竞聘工作。义务教育学校与竞聘上岗教职工确定聘用岗位,实行一年一调整。组建当阳市教师发展中心,承担教师聘用、教师招考、教师培训、教师考评、教师轮岗交流等管理职责,实现了教师由“学校人”到“系统人”的转变,打破了教师交流轮岗的管理体制障碍,激活了教师工作新动能。

  杨清华是湖北大学作物专业研究生,自己选择去了条件较为艰苦的庙前镇中小学沙河校区,“‘系统人’让我觉得前方有无限奋斗的可能,我提升的空间也变大了,工作也就没有什么好顾虑的了”。

  “开始做这项工作的时候,我们有许多担心和顾虑,现在看来都是多余的。”当阳市教育局局长曾祥卿说,“在‘县管校聘’改革中,我们理顺了教师管理体制,破解了教师流动体制不畅和教师资源配置不均衡的问题,为全市教育均衡发展再上新台阶提供了原动力。”当阳市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县管校聘”管理体制改革示范区,被省教育厅确定为全省“县管校聘”改革示范区。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县管校聘”改革给当阳教育事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放眼新时代,当阳教育人将用智慧和勤奋再次书写教育均衡的新篇章。

  [点评]

  “县管校聘”重在体制机制突破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雷万鹏

  “县管校聘”实施的目的旨在构建教师动态流动机制,实现人岗优化配置,激活教师潜力,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如何高效地“管”,学校如何合理地“聘”,是政策有效实施的关键。“县管”涉及教师编制核定、教师绩效工资、教师评优与晋升、教师培训与培养,需要教育、财政、人社、编办等部门有效协同;“校聘”涉及学校岗位设置、教师评价与激励机制问题,其关键在于学校治理体系变革与治理能力提升。

  2017年,当阳市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第二批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县管校聘”管理体制改革示范区。近年来,当阳市在全市义务教育学校实施“县管校聘”,形成了以健全教职工编制管理机制、教职工岗位管理机制、教师队伍补充机制、校长教师轮岗交流机制、教职工聘用考核机制等“五大机制”为核心的改革框架体系。当阳市坚持以教师为本,抓住“管”、“聘”二字做文章,创新教师流动、资源共享机制,改变过去教师配置不均、流动困难、多头管理等问题,激发了教师队伍活力,促进了县域内师资均衡配置。总体看,当阳市“县管校聘”改革在以下三个方面有突破:一是理顺体制机制,处理好“权”与“责”的关系,明确管理部门职责;二是完善教师补充、聘用、交流、培训、激励机制,切实加强教师参与权、话语权、知情权,提高教师积极性;三是落实学校用人自主权,让学校能管、敢管、管得好,有效激发中小学校办学活力。

  “县管校聘”实施的重点不是教师流动,而是以教师流动促进学生发展,调动教师积极性,重塑学校发展形态,实现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历史文化背景与教育发展形态有差异,“县管校聘”的实施也不可能是一个模式,当阳市的探索突出了体制机制变革,这为其他区域“县管校聘”的实施提供了启示和借鉴。

  《中国教育报》2021年05月29日第3版

  作者:本报记者 程墨 特约通讯员 李慕绚

分享: